司马懿是谁?为何会有三国尽归司马懿一说

  提到司马懿,小编就想起了那句话:“三国尽归司马懿”。古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是在司马昭之前又有一句三国尽归司马懿一说,似乎姓司马的人都何厉害很有野心,但是,三国尽归司马懿这句话是怎么来的?为何会有这么一说呢?司马懿又到底是谁呢?且听小编以下到来。

司马懿是谁?为何会有三国尽归司马懿一说

  司马懿是谁?

  司马懿,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他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

  他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司马懿非常的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三国尽归司马懿是怎么回事?

  三国尽归司马懿是后人根据《三国演义》总结出来的。但其实,司马懿并没有篡位,他一辈子只是当重臣,他两个最得意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有篡位之心,但同样没有篡位,等到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真正当皇帝统一天下时,司马懿及两个儿子早就作古了。

  按理应该说天下尽归司马氏或者天下尽归司马炎,何以要说天下尽归司马懿呢?其实真正理解这句话,是要从三国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众所周知,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一个大名鼎鼎的智者,也是一个流传千古却有争议的名人。任凭《三国演义》把他描绘得如何老奸巨猾,如何在诸葛亮面前心惊胆战,但这都只是罗贯中创作的结果,只代表个人意见。事实上的司马懿智慧远远高于诸葛亮。至今陕西一带还流传一种鼓韵,叫“得胜鼓”,就是纪念司马懿大胜孔明而编制流传的。

  司马懿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特别是担任曹操秘书的十多年,学会了不少曹操的韬略,很多颇有见地的意见也得到了曹操的肯定,只不过是当秘书,虽然有才气的表露,但很难有决断的作为。但从曹操晚年曾做过“三马同槽”的梦来看,曹操对司马父子三人是极端相信和倚重的。

司马懿是谁?为何会有三国尽归司马懿一说

  司马懿一生做了三件大事:

  其一,与诸葛亮斗法并战胜了他

  诸葛亮自《隆中对》的初期战略目标实现后,好像彻底换了一个人,为了实现理论上可能的一统天下,为了展现自己平生所学,含泪呈上两个底气不足的《出师表》,带领一支哀兵六出祁山欲消灭魏国。但每次均寸土未得,寸功未立,无功而返,至多只是把司马懿“吓”出一身冷汗。司马懿用一招即坚守不出化解了诸葛亮的所有招数。最后诸葛亮实在没有手段,使人拿着妇人的衣物去羞辱司马懿,要司马懿出战。但在“忍者神龟”司马懿面前没起任何作用。所谓最有智慧的诸葛亮去激司马懿出来较力,的确是黔驴技穷。最后诸葛亮这个所谓第一号大智者被司马懿活活拖死在五丈原。

  司马懿能够战胜诸葛亮,其实是综合素质的较量,是一个求真务实的战略军事家战胜了一个事必躬亲的政治军事家。诸葛亮一死,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开始变化。

  其二,司马懿与魏国的皇公贵族斗智,最后取得了实权

  司马懿一生是靠真本事创业的,但却两次遭贬。先是被诸葛亮使离间计,曹睿疑而弃之,虽闲居在家,但未忘国事。在诸葛亮入魏之危难时节,终于被重新召用,委以重任,并不负众望打败了诸葛亮。后是与曹氏宗族实力派曹爽共把朝政,被曹爽使计而明升暗降闲居“养老”,靠用计骗过曹爽发动政变重新夺取实权。数历艰辛,司马懿深深懂得了权力的重要性,从此加强了对权力的把持和控制,成为魏国的实力派人物。